023-68671887
.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新能源乘用车电驱动系统高静谧低振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公示
来源: | 作者:重庆理工清研 | 发布时间: 2025-02-04 | 431 次浏览 | 分享到:

新能源乘用车电驱动系统高静谧低振动
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公示材料

一、项目名称

新能源乘用车电驱动系统高静谧低振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二、提名单位

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

三、提名奖种、提名等级

重庆市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四、主要完成单位

1、重庆理工大学

2、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3、江苏大学

4、中汽研新能源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

5、重庆清研理工汽车检测服务有限公司

五、主要完成人

1、郭栋 2、孙晓东 3、刘子谦 4、邱子桢 5、李明 6、曹冬冬 7、易鹏
8、罗瑞田 9、辛玉 10、方川

六、项目简介

项目围绕制约我国新能源乘用车电驱动系统核心关键技术瓶颈—声振性能预测优化、试验检测和装备关键技术展开攻关,攻克了电驱动系统多维动力学参数精细设计、多物理场耦合统一建模分析、全速域声振性能优化和融合驾驶场景的台架测试评价难题,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驱动系统声振性能分析、优化设计与试验测试成套技术,实现了大批量产业化应用。主要创新如下:

(1)针对电驱动系统声振品质预测中多维动力学参数动态时变难表征、多物理场交叉耦合难统一等关键问题,提出了基于多物理场耦合矩阵的电机参数动态建模方法和考虑减速器六自由度系统变形的齿轮副传递误差分析方法,实现动力学关键参数的精细表征;建立了综合考虑场路耦合、机电动态耦合关系的电驱动系统多维多层级耦合模型,实现了电驱动系统多物理场耦合动力学统一建模;提出了整车驾驶工况向电驱动系统工况的瞬态映射方法,探明电驱动系统非线性声振特性及关键参数影响规律,为系统性能优化和试验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

(2)针对电驱动系统声振响应优化中机电复杂非线性特性考虑不足、分析工况覆盖局限等问题,提出了基于田口法与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的永磁电机转子结构拓扑优化方法,建立了转矩脉动抑制与误差补偿相结合的自抗扰鲁棒预测控制策略,显著提升了系统动态响应与抗扰动能力;自主开发了基于整车驾驶场景的全速域NVH优化方法,实现了全速域工况下声振响应特性优化,为电驱动系统性能优化和整车匹配性提升提供了系统化解决方案。

(3)针对电驱动系统噪声源精准识别与声品质评价中的量化表征难题,提出了结合EEMD与改进AESSAICA的试验方法,提升了噪声源分离与客观声学评价的效率,参与制定了团体标准《纯电动乘用车一体化电驱动总成测评规范》;通过融合整车驾驶场景动态工况,提出了电驱动系统声振特性试验方法,突破了台架试验与实际驾驶场景关联度低的技术瓶颈;研制了具备多场耦合特性模拟与动态响应采集能力的NVH试验测试装备,实现了电驱动系统在复杂工况下的高精度声振性能测试,为新能源乘用车电驱动系统声振品质开发与优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地址:重庆市九龙坡区含谷镇兴谷路39号
网站:www.cqats.com.cn
联系电话:

023-68671887

18983616278

传真:023-68671890
邮编:401329